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天地是怎样的景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4: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4:23

【原注】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愤怒中撞击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地维崩绝。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因此移动;地不满东南,江河泥沙因此归向东南。
【译文】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了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的传说。共工在愤怒中撞击了不周山,结果支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挂地的绳子也断了。因此,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地面向东南塌陷,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流去。
【神话传说】
传说中,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住在帝五。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的统治区域很大,北至河北,南至南岭以南,西至甘肃,东至东海中的岛屿。颛顼巡视各地时,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烈欢迎。
然而,颛顼也制定了一些不合情理的律令。例如,他规定妇女在路上与男子相遇时,必须避让一旁,否则将被处罚。这表明在颛顼时期,男子已成为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地位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已经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期的部落领袖共工氏,传说中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红发,骑着两条龙。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重视农耕,尤其是水利工作,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当时,水的利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共工氏是继神农氏之后,又一个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共工氏有个儿子叫后土,也对农业很精通。为了发展农业,他们一起考察了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过高,浇水困难;有的地方地势过低,容易被水淹。因此,他们决定将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以平整土地,扩大耕地面积,有利于水利灌溉。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部族应服从他的权威,共工氏不能自作主张。他以这样做会惹怒上天为理由,反对共工氏的计划。因此,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实质上是争夺部族领导权。
共工氏在力量上胜过颛顼,但在智谋上不如颛顼。颛顼利用人们对鬼神的信仰,煽动民众反对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了解不足,相信鬼神,许多人被颛顼误导,认为共工氏平整土地会激怒鬼神,带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无法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正确,决心不惜牺牲自己。他来到不周山,想用撞山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共工氏驾龙飞至半空,猛力撞击不周山。一声巨响后,不周山折断,山体崩塌。天地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位置改变,大地上山川河流也发生了变化。
共工氏的英勇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死后,人们将他尊为水师,他的儿子后土也被尊为社神。人们对他们的敬重可见一斑。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祖先对自然现象的困惑,以及对英雄的敬仰,塑造了盘古、女娲、黄帝等传奇人物。
【“不周山”释义】
“不周山”意味着不完整的山。共工氏撞击不周山时,山便不再完整。
【事实】
传说中的共工氏可能并不存在,但他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改造山河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尽管神话和传说经过了后人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但它们在反映原始社会某些方面,接近历史真实。例如,部落首领的神化反映了原来服务于部落的首领变成了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因此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注:“五帝”指的是黄帝及其后的颛顼、帝喾、尧、舜,他们被尊称为“五帝”。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